陆羽,唐朝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县)人。他一生嗜茶,精于茶道,所著《茶经》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,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,被誉为茶圣。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。他是个被遗弃的孤儿。唐朝开元二十三年(公元735年),三岁的陆羽被遗弃,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西湖边拾得,抱回寺里。禅师以《易》自筮,为孩子取名,占得《渐》卦,卦辞曰: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。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,取名为羽,以鸿渐为字。陆羽学文识字,习诵佛经,还学会煮茶。但他不愿皈依佛门,削发为僧。九岁那年,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,他却反问:释氏弟子,生无兄弟,死无后嗣。儒家说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称:羽将授孔圣之文。禅师对他藐视尊长的态度非常生气,就用繁重的贱务磨炼他,要他扫寺地,洁僧厕,践泥污墙,负瓦施屋,牧牛一百二十蹄,来迫他悔悟回头。但陆羽不但不气馁屈服,反而求知欲更强。他无纸学字,以竹划牛背为书,偶得张衡《南都赋》,虽不识其字,却危坐展卷,念念有词。十二岁那年,他乘人不备,逃出龙盖寺,到一个戏班里学演戏,作了优伶。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,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聚饮中,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,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,当即赠以诗书,并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。天宝十一年,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。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与崔相识,两人常一起出游,品茶鉴水,谈诗论文。两年后,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,一路之上,逢山驻马采茶,遇泉下鞍品水,收获极大。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,陆羽来到升州(今江苏南京),寄居栖霞寺,钻研茶事。后来,陆羽到苕溪今浙江吴兴,隐居山间,闭门著述《茶经》。这段时间,他常身披纱巾短褐,脚着藤鞋,独行野中,深入农家,采茶觅泉,评茶品水,或诵经吟诗,杖击林木,手弄流水,迟疑徘徊,每每至日黑兴尽,方号泣而归,被人称谓楚狂接舆。陆羽一生鄙夷权贵,不重钱财,酷爱自然,坚持正义。陆羽评论当地的虎丘山上的石泉清寒甘美,誉之为天下第五泉。在此期间,陆羽还深入研究了水质对种茶的影响,用虎丘泉水栽培苏州散茶,探索出一整套栽培、采制方法。相传,陆羽在苏州研究泉品、茶叶的消息再次传进了京城,德宗皇帝得悉后,就把陆羽召进宫去,要他烹茶。皇帝品饮之后,大加赞赏,封他为茶圣。这也就是陆羽茶圣美名的由来吧